海洋是高質量開展戰略要地,是青島最明顯的特色優勢。近年來,青島每年都會召開全市層面的經略海洋會議,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,就是對過去一年的經略海洋進行亮績賽績。

2022年,青島海洋工作開展如何?這組數據最具代表性:2022年,青島完成海洋生產總值5014.4億元,同比增加7.5%,占全市GDP的比重為33.6%,占全省、全國GOP(海洋生產總值)的比重分別為30.8%和5.3%,總量穩居全國沿海同類城市第一位。

這些海洋大事件,咱們肯定都記得:全球首艘10萬噸級才智漁業大型飼養工船「國信1號」交給運營,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設備(FPSO)加速建造,世界首個免疫抗腫瘤海洋多糖藥物BG136獲批臨床試驗……很多具有標誌性和引領性的海洋效果,讓青島海洋工作在全國大放異彩,也讓青島海洋工業進階開展。
海洋漁業同比增加4.1%,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同比增加8.8%,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同比增加7%,海洋船舶工業同比增加6.1%,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同比增加14.7%,海洋交通運輸業同比增加27%,海洋旅遊業同比增加3.4%,海洋電力業同比增加3.9%……根據2022年7月開始實施的新國標《海洋及相關工業分類》,結合青島海洋工業開展情況,可以看出,青島工業類別齊全,海洋開展依靠多種海洋工業驅動;海洋工業結構比較均衡,海洋新興工業保持較快增加勢頭。
這些成績的獲得,不得不說到西海岸新區和即墨區的強支撐效果。先來說西海岸新區,這是以海洋經濟開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,承載著海洋經濟立異開展的戰略使命。2022年,西海岸新區海洋生產總值同比增加9.8%,占青島海洋生產總值40.5%。可以說,西海岸新區已然成為青島海洋經濟開展的主引擎。
再來看即墨區。依托藍谷,即墨區聚集了很多涉海院所高校,在海洋科技上構成明顯優勢。近年來,藍谷規劃建造海洋生物、海洋高端裝備等四大千畝工業園區,加速將科研優勢轉化為工業優勢,海洋經濟完成快速開展。2022年,即墨區海洋生產總值同比增加7%,位列青島第二。
此外,膠州市海洋生產總值同比增加8.7%,市北區同比增加7.7%,嶗山區增加9.4%,市南區同比增加7.8%,城陽區同比增加5.1%……縱觀青島海洋開展,已經初步構成了「雙核(西海岸新區和藍谷)引領、灣區聯動、集聚開展、區域協同」的總體格局。